宣傳新式教育的譚延闓
大清滅亡後,譚延闓任湖南督軍,追隨孫中山,不僅是宋美齡的干兄,還是陳誠的岳父,他的人生下半場可謂是熠熠生輝。
譚延闓的一生,離不開母親李氏的教導,他也一直秉承保護母親的孝道,在母親去世後,不惜與族人翻臉,打破陳規,拚命爭得從正門出殯的權利,讓母親風風光光入土為安。
1916年,李氏生了一場大病,不幸在上海病逝。譚延闓痛不欲生,想著母親生前一直思念家鄉,便決定親自扶靈回長沙安葬。
可是,老生長談的問題又出來擋道了。
博得功名的譚延闓是李氏的大兒子,他認為李氏下葬那天,就應該從譚家大門抬出。可是譚氏族人卻拉成了人牆,說什麼也不讓走正門,意思是作為一個通房丫環出生的妾室就只能從側門出殯。
譚延闓氣壞了,他大吼道:「你們難道不知這舊禮俗規害苦了多少人?」說著便命抬棺出門,沒想到族人們竟一擁而上擋住了去路。
譚延闓自認自己傳授新式教育數年,而自己的族人卻還在延續著陳舊禮念,這就是個天大的笑話。他索性跳上母親的棺蓋,俯臥在上面,大聲命令道:「我譚延闓已死,抬我出殯!」
如此這般,母親最終從譚家正門抬了出去,風光下葬,入土為安。
都知道,出生在清朝窮苦人家的女孩,沒有資本,沒有地位,更沒有話語權,她們被無視,被踐踏,更被傷害,唯一改變命運的希望便是寄託於孩子——母憑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