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固然與當時簡陋的記史方式有關,但更深層的原因,恐怕還在於司馬遷所謂的"述往事,思來者"。
作為開國之君,周武王註定要成為神壇上高高在上的聖人,而聖人的壽命,自然也就被神化了。
西漢以降,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加之"親尊無二"的倫理規範,周文王、武王父子的形象也就越發高大,以致於出現了種種誇大其詞的傳說。
不可否認,對周武王年齡的考證只是一個開始。
商周之際的歷史大幕上,還有太多未解之謎:牧野之戰究竟發生在哪一年?武王伐紂的真正動機是什麼?周公旦攝政期間,《詩經》和《尚書》等儒家經典是否已開始編纂……凡此種種,都有待學者繼續探究。
然而,千年迷霧的背後,周武王那鮮活的人格魅力卻是揭示無遺的。
他對殷商苛政的深惡痛絕,他對奴隸制度的反思與變革,他率兵伐紂時的一腔熱血,以及他對幼主的諄諄教誨,都昭示著一個時代先驅的理想追求。
一言以蔽之,探尋歷史真相的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只要我們秉持客觀冷靜的考據精神,總有一天能走出迷霧,重現"大周王朝"的輝煌與榮光 。
信息來源:《禮記》、《竹書紀年》以及周朝金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