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文天祥更忠,比岳飛還冤,為大明續命兩百年,下場卻無比淒涼
杭州錢塘縣有個孩子,十二歲時路過石灰窯,看著工匠們把青黑色山石砸成碎塊扔進火爐,突然詩興大發: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就是後來名震天下的爆款詩——《石灰吟》。
誰能想到,這個「不同少年」日後竟成了大明的「續命神醫」?
這便是中國古代「top級硬核」的文人,「大明續命者」、「朝廷第一懟神」,「不抽煙、不喝酒、不燙頭」的于謙。
這位明朝頭號「救火隊長」,7歲被預言「未來救世宰相」,12歲寫下《石灰吟》——尤其是一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直接把自己的一生劇透得明明白白。
然而,這位立志要做「大明脊樑」的浙江書生,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職場生涯會如此跌宕起伏:前半生是鐵血兵部尚書,後半生成了皇帝復辟的「背鍋俠」。
他力挽狂瀾避免大明淪為「南宋2.0」,卻因一句「社稷為重,君為輕」被扣上謀逆大罪,最終慘遭斬首。
連行刑當日都天降異象——陰風怒號,百姓哀哭,連老天爺都替他喊冤。
「嘴強御史」:我從小就崇拜文天祥
于謙為什麼這麼「剛」。
因為人家從小崇拜的人就不一樣,他的偶像是誰呢?
南宋第一「暴脾氣宰相」——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這句詩直接讓于謙隔著幾百年的時空成了他的忠實小迷弟,甚至文天祥的畫像就掛在於謙的書桌旁,他每次讀書都要先看看自己的偶像,然後默默給自己打氣:「于謙,你要加油啊,文丞相看著你呢。」
于謙家隔壁是個老學究,這位崇拜的就是朱熹那套理學,看于謙天天念叨文天祥,竟然起了笑話之心,一次給於謙出了一個有些戲弄之意的上聯:「紅孩兒,騎黑馬遊街。」
于謙聞言不假思索,朗聲道:「赤帝子,斬白蛇當道。」
這句一對出,立刻就把老學究給鎮住了,自己讀了一輩子書,還沒一個小孩子有氣勢,還跟一個小孩子較真,當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考中了進士,終於開始了自己「整頓職場、一路硬剛」的硬核打工生涯。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這位「漢王殿下」竟然真的信了他老爹「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的大餅,而結果也是非常悲劇,他的這位好大侄明宣宗朱瞻基可不是孝文帝,想重演「叔奪侄位」的劇本,那可真是有點想多了。
在朱高煦不敵投降後,他卻依舊擺著大明王爺、皇帝叔叔的譜,見到朱瞻基也是稱臣卻不拜,顯然還是滿肚子的不服氣。
這給朱瞻基氣的夠嗆,你個敗軍之將神氣什麼,御史呢,來給御史給朕好好數落數落他的罪行,這是你們專業對口。
新上任的那個,于謙是吧,就你了,來吧。
于謙一聽自己剛剛升任御史,就被明宣宗點名當"朱高煦現場批判會"的主持人,那也是整了整衣冠,慢慢走到了朱高煦面前。
朱高煦看著這個精瘦的年輕小御史,不由冷哼一聲,你能奈我何。
但很快,隨著于謙鐵嘴一張,朱高煦從上到下被他罵了個遍,上到朱元璋、朱棣,下到漢王部下文武官員,無論對誰來說,你就是個禍害啊。
隨著于謙越罵越狠,朱高煦的臉越來越紅,終於是受不了破防了,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連頭都抬不起來,一旁聽著的朱瞻基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行啊,我就說你們御史裡面都是人才,于謙這嘴功太厲害了,你是干這個的。
從此,于謙開啟了「懟天懟地懟權貴」模式——在江西平反數百冤案,在河南治理黃河水患,在山西跟王振死磕,把"兩袖清風"演繹成職場清流。
土木堡之變:大明最慘烈的「老闆翻車現場」
正統十四年(1449年),大明集團CEO明英宗朱祁鎮在「職場菜鳥」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帶著20萬精英員工搞了場說走就走的「北巡」,結果在土木堡被瓦剌CEO也先團滅。
二十萬大軍啊,灰飛煙滅,就這麼被包了餃子,皇帝朱祁鎮被俘,五十多位大臣戰死,這場堪稱史上最貴團建的「土木堡之變」,不僅讓老闆本人被俘,還讓大明市值直接腰斬。
說句毫不誇張的話,這種戰役的失敗,那妥妥的是亡國之兆啊。
消息傳回北京,朝廷瞬間炸鍋,一群高管們連夜開會,翰林院侍講徐有貞提議效仿南宋遷都南京保命,有人嚇得當場就要回家打包行李。
關鍵時刻,于謙一腳踹翻會議桌:「誰敢再提南遷,我先砍誰腦袋!宋朝南遷後連北伐的勇氣都沒了,你們想讓大明變成第二個慫包王朝嗎?」
說罷,他轉身看向了郕王朱祁鈺:「您現在不登基,瓦剌拿英宗當人質勒索,大明就完了!」
幾句話說得朱祁鈺直冒冷汗,當場宣布繼位,史稱明代宗(也就是景泰帝)。
接下來於謙的操作堪稱「神級救場」。
于謙一邊派人去南京拉救兵,一邊把北京周邊的運糧軍、備倭軍全部調來,甚至連監獄裡的囚犯都放出來充軍。
他還使出了「背水一戰」戰術:把九門全部關閉,自己率軍守德勝門,下令「臨陣脫逃者斬!」
十月,瓦剌首領也先帶著五萬騎兵殺到了北京,他本以為能輕鬆入城,結果迎接他的是神機營的火炮齊鳴。
而面對瓦剌大軍壓境,于謙也是開啟「地獄求生模式」,同時也顯示出他「臨陣換老闆」的決策是多麼正確。
因為于謙火速扶持朱祁鈺上位,讓被俘的英宗瞬間「貶值」。
當也先挾持英宗到德勝門外叫陣時,于謙直接上演「君臣切割大戲」:「我們已有新老闆,您這過期皇帝愛咋咋地!」
氣得也先當場破防,抬手甩了朱祁鎮幾個大嘴巴子。
本來以為你是個讓我一路通關的大寶貝,沒想到你自己的臣子都不認你了,養著你還得浪費糧食。
氣急敗壞的也先當即下令強攻,結果被明軍火銃隊轟得人仰馬翻。
首戰勝利後,于謙趕緊加急從河南、山東調備操軍,連運糧隊都抓來充數,硬湊出22萬「雜牌軍」;並且他還派人去土木堡戰場回收明軍丟掉的盔甲火器,連南京武庫都被搬空了。
進攻受挫的也先想要就地搶掠一番,進行補給,結果發現周圍百里連條狗都沒有,所有村子基本都是空無一人,原來於謙早就下令堅壁清野,燒光通州糧倉,逼得瓦剌連根草都搶不到。
無奈的也先只能再次帶兵強攻北京,結果德勝門一仗,也先的弟弟孛羅被轟成肉泥;西直門一戰,被守將石亨殺得血流成河。
五天後,也先扛不住了,灰溜溜撤軍。于謙站在城頭大笑:「想當忽必烈?先問問我手裡的神機炮答不答應!」
瓦剌大軍潰逃,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讓大明股價強勢反彈,于謙硬是守住了北京,兩宋的劇情被他硬生生的「殺青」了。
奪門之變:史上最離譜的「辦公室政變」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于謙成了大明的"救星",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忠誠會成為催命符。
這邊也先也在頭疼,朱祁鎮對自己是沒有絲毫作用了,自己不能就真這麼一直養著他吧,幾經思索之後,也先終於決定把朱祁鎮放回去。
這個大寶貝你們自己接著吧,我看看大明有倆皇帝是個什麼樣子的。
朱祁鈺面對這個被放回來的哥哥,心裡也不是個滋味,反正現在把皇位還給他是不可能的,但直接殺了他自己也背不了這個道德大鍋。
最終朱祁鈺把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之中,尊為太上皇,但平時吃喝用度都按最低待遇來安排,逼得朱祁鎮的老婆錢皇后也學會了坐女紅來賺錢貼補生活。
平時朱祁鈺更是防賊一般防著朱祁鎮,不僅不許他和外界有任何聯繫,就連宮門大鎖都用鐵水灌死了鎖眼,就是讓他這輩子死在南宮算求。
而朱祁鈺坐穩皇位後,開始琢磨"權力世襲",他廢了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于謙當場反對:"陛下,廢立太子乃國之大事,您三思啊!"
這話徹底得罪了代宗,也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