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棺槨中的屍骨看上去比較瘦小,完全和武松的形象不符。
按照小說中的描述,武松身高足有八尺。
雖然古代每個朝代「一尺」的長度不盡相同,但不管以什麼標準計算,武松的身高都至少有一米九。
身高一米九的「長人」屍骸也是要比一般人更加巨大的,可武松墓當中發現的屍骸看上去和普通人差不多。
除此之外,現場的人還發現這具屍骸上竟然還有動物啃噬過的痕跡。
這就更加不符合小說描寫了。
要知道武松去世的時候已經是得道高僧,屍體肯定會被妥善保護,根本就不可能出現這種奇葩的事情。
既然這墓中的人跟打虎英雄武松對不上號,那麼他究竟是誰?為什麼他的棺槨上面會寫著「武松之柩」四個大字呢?
真相大白
這種疑惑沒有持續多久,有人便在泥土裡面發現了一塊殘缺不全的墓碑。
雖然這個墓碑上的很多字都已經模糊不清了,但依稀還是能夠看出來這個古墓的主人確實是叫武松沒錯。
到了此時大家也慢慢明白了過來,墓中之人不是小說中的打虎英雄,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其實在《臨安縣誌》、《浙江通志》與《杭州府志》中,都清晰的記錄過武松的生平事跡。
據歷史記載,武松生於1026年,是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人。
當時距離宋朝立國才過去了66年,皇帝是真宗趙恆,整個社會都比較穩定,老百姓的生活也沒有北宋末年那麼苦。
這種情況下精通拳腳的武松自然是不可能上山當土匪的,所以他流浪到了比較富裕的杭州,在涌金門一帶賣藝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