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於1641年,他的行為卻傳到了2025年

2025-07-25     花峰婉     反饋
2/4
▲唐伯虎畫像。圖源:網絡

經歷苦痛之後,唐伯虎走上遊戲人間的路子,徐經則變成執著的上訪戶。

徐經的餘生再也未能走出這樁科場大案的陰影。他改名「大縱」,給自己的文集命名為《賁感集》,終生鬱鬱寡歡,四處奔走,自證清白,年僅35歲就客死翻案途中。

他的整個家族,對待科舉的態度,在此後幾代人中產生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黑色記憶。

徐家傳到了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

徐有勉頗有才學,但厭棄科舉,一生不入仕途,為園自隱。友人勸他買個官銜功名,他一臉不屑地說:「田野水木之樂甚適也,何必為官?」

在當時,科舉入仕仍是世俗成功的唯一通道。無數人枯坐寒窗擠破頭,就為了金榜題名,好封妻蔭子、光宗耀祖。

但越是功利,就越把人異化了。跟現在一樣,大家都奔著世俗的成功而去,只想著怎麼賺更多錢,怎麼往上爬,結果把人的本性都丟失了。

只有極少數人還在小心翼翼地守護人之本性。

早年的徐霞客對父親的本性流露,印象深刻。

徐有勉也曾預言,徐霞客一生「可以盡吾志,不願富貴也」。儘管他去世的時候,還未看到徐霞客怎麼折騰人生,但他的預感不會錯的。

徐霞客幼年時,表現出了跟高祖徐經一樣的才氣,但他跟父親一樣從不熱衷科舉。

這個無意於世俗成功的小孩,從未受到來自父母與家族的壓力,一心想著走遍天下,做個我行我素的旅行家。

歷史真的很神奇。當年的科場大案,幾代人之後,竟然結出了如此奇怪而奪目的果實。

徐霞客生活的年代,在歷史學上特意被分段標示為「晚明」。

晚明曾是中國近代化的先聲,雖然政治黑暗,但商品經濟發達,社會思潮活躍。

當時的大眾旅遊風氣之盛,跟現在有得一拼。

每逢春秋佳日或傳統節日,著名景點烏央烏央都是人頭。泰山、普陀、九華、峨眉等名山勝地,遊人如雲,香火如熾。

與徐霞客同時代的旅遊達人張岱說,在旅遊旺季,去泰山旅遊觀光的人成千上萬,泰安的旅店「客單數千」,入山者最高峰一天兩萬人。渡海朝聖普陀的香客遊人也很多,大殿里里外外坐了數千男女,幾乎沒有立足之地。

這就逼得那些有逼格的人必須調整出遊策略,以便避開人擠人的旅遊高峰期以及熱門景點。

段位稍低的,就錯峰出遊,或者選擇遊覽熱門景點的冷門區域。段位再高一些,就做個驢友,專挑未開發景點,不去湊別人的熱鬧。

徐霞客的旅遊,也經歷過一個咖位不斷進階的修煉過程。

他早年立下壯遊天下的遠大志向,與當時社會的旅遊風尚不無關係。

「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乃以一隅自限耶?若睹青天而攀白日,夫何遠之有?」這是他的豪言壯語。

不過,他是個孝子,母親王孺人尚在世,故有心而不敢遠遊。

這時候,王孺人——江陰小鎮上一名普通的婦女,表現出了很潮很時尚的一面。

她支持兒子,有錢在手,說走就走。她告誡兒子,男兒志在四方,不要做「藩中雉」「轅下駒」,世界那麼大,你該去看看。她寬慰兒子,不用挂念我,我很好。

當徐霞客出門遠遊,她專門為兒子做了「遠遊冠」,「以壯其行色」。

不僅如此,王孺人的新潮還表現在,她可能創立了自己的織布品牌。她織出來的布質地精好,被稱為「徐家布」,不僅暢銷本鄉,而且遠銷蘇州等地,博得了「素絲見名門」之譽。

徐家在兩代人不事科舉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富足的生活水平,王孺人功不可沒。

1624年,八十高齡的王孺人為了減輕兒子出遊時對自己的挂念,還特地陪同兒子遊覽了宜興。她一路故意走在兒子前面。

一年後,王孺人去世。

可以說,沒有王孺人的開明與支持,就沒有那個以行走為業的徐霞客。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管輝若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2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