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不敗戰神:死後七十餘家貴族給他陪葬,如今一縣以他命
一、青春狂放,背負罪名
吳起生於衛國左氏的富裕之家,然而這優渥的物質條件並未使他滿足現狀。相反心底那顆從政的種子在悄然生根發芽。
在那個重農抑商的時代,商人地位卑下,即便家財雄厚,也難以贏得尊榮和政治權力。吳起不願屈從於這一社會階層,立志打破陳規,步入仕途,攀登更高的社會階層。
為實現這一目標,他不惜四處奔波,揮金如土,企圖謀得一份官職。
然而現實的殘酷讓他冷水澆頭,所有的努力化為烏有,不僅官職未得,家財也被散盡。這位昔日的富家子弟,轉眼間變得一貧如洗,巨大的反差使他成為鄉鄰的笑柄。
那些尖銳的嘲笑和諷刺,如同利刃一般,無情地刺痛著他的自尊。在憤怒與絕望的驅使下,血氣方剛的吳起做出了驚世之舉——他拔劍斬殺了三十多個嘲諷他的人。
因為背負命案,吳起深知自己在衛國已無立足之地。逃亡前夕,他與母親揮淚告別,咬破舌尖,立下毒誓:
起若不為卿相,誓不回衛國。
離開故土,吳起投奔魯國,師從曾申,修習儒家學說。曾申是孔子的再傳弟子,儒家學派中的佼佼者。吳起本想在儒家思想中尋求實現抱負的途徑,然而命運又一次戲弄了他。
在求學期間,吳起的母親撒手人寰,按照儒家孝道,子女應守孝三年。但吳起心繫功名,為了學業和前程,他違背了儒家教義,未回家奔喪守孝。
此舉激怒了曾申,在他看來,孝道乃儒家之本,吳起的行為簡直是離經叛道,不配為儒家弟子。
於是曾申毅然決然地與他斷絕師生關係,將他逐出師門。
二、殺妻求將,初露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