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養一個八旗子弟要花多少錢?算完帳才明白:大清活該滅亡!

2025-07-26     花峰婉     反饋
2/3
清朝對八旗子弟的供養,可謂細緻入微,從出生到去世,他們被納入一個近乎完美的保障體系,享受著普通百姓難以企及的待遇。

以努爾哈赤後裔為例,一名八旗子弟呱呱墜地,便能領到24兩白銀的「落地賞」。

這筆錢在清初絕非小數目,當時米價較低,每石米約0.8至1.5兩銀子,24兩銀子可買16至30石米,足夠一個普通家庭一年所需。

八旗子弟長大後,每月還有5兩銀子的「月餉」,這筆錢能買5至6石米,足以讓一家人過上體面生活。

婚嫁之時,清廷再賞20兩銀子,足夠置辦一場熱鬧的婚禮。

去世後,家屬還能領到30兩銀子的撫恤金,用於喪葬開支。

可以說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堪稱奢華。

普通八旗兵丁的待遇同樣令人艷羨,順治元年(1644年),清廷初定八旗俸餉制度,後經多次調整,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形成定製。《清會典》記載:

「前鋒、護軍、領催月餉四兩,馬甲、匠役三兩,步甲一兩五錢。」

除此之外,他們還能領取「歲米」,例如禁旅八旗的親軍、前鋒、護軍等,每年可領22石2斗米;步甲則有10石6斗。

以清中期米價每石約2.5兩銀子計算,一名京城馬甲每年歲米價值約55.5兩銀子,加上月餉3兩,月均收入達7.625兩。

駐防外地的騎兵歲米更多,高達30石,折銀75兩,加上2兩餉銀,月均收入8.25兩,竟高於京師禁軍。

此外有馬的武官和馬甲還能領取「馬乾」補貼,少則數兩,多則數十兩,是一筆不容忽視的額外收入。

讓我們以一名普通馬甲為例,算一筆細帳。

假設他活到50歲:月餉3兩,年收入36兩,50年累計1800兩;歲米每月折銀4.625兩,年收入55.5兩,50年累計2775兩;加上出生24兩、婚賜20兩、撫恤30兩,總計4649兩銀子。

若以一兩銀子粗略折算為今天的1000元人民幣(筆者這裡是大概估計),這相當於近465萬元的財富。

這樣的待遇,在當時的社會中堪稱天文數字,足以讓八旗子弟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然而這種優渥的供養並非沒有代價,清廷的慷慨,既是對八旗子弟功績的回報,也是對其忠誠的籠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恩賜」卻逐漸演變為沉重的負擔。

三、特權階層的奢靡日常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管輝若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2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