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第一美男子潘安既痴情又有才華,為何會被砍頭還被夷滅三族?

2025-09-17     花峰婉     反饋
3/4
他年輕時所作的《藉田賦》,表面上是頌揚晉武帝親耕的德政,實則字裡行間暗藏機鋒,既展現了文采,又巧妙避開了諂媚之嫌。

這篇賦一出,洛陽文壇為之震動,卻也因鋒芒太露,為他日後的仕途埋下了隱患。

除了文學造詣,潘安在地方治理上也頗有建樹。

他曾任河陽縣令,不僅沒有因貶官而消沉,反而將這座小城治理得有聲有色。

他下令全縣廣植桃李,每逢春日,河陽境內花海如雲,百姓安居樂業,以至於「花縣令」的美名流傳後世。

美貌、才華、政績,潘安幾乎占盡了世間所有的美好。

而這些,放在他身上還嫌不夠...

痴情孝順

在世人眼中,潘安是完美的化身,但真正讓後世對他念念不忘的,卻是他性格中那份近乎執拗的深情孝道。

他與妻子楊容姬的愛情,被稱作"潘楊之好",成為中國古代婚姻的典範,他對母親的孝順,更是讓"辭官奉母"的故事流傳千年。

潘安和楊容姬的愛情,始於最純粹的青梅竹馬。

兩人十二歲定親,門第懸殊,楊家是西晉權貴,而潘家早已家道中落,但這段婚姻並未因現實的差距而變質。

楊容姬不慕虛榮,甘願跟隨丈夫過清貧生活,潘安則一生未曾納妾,即便在妻子早逝後,也再未續弦。

在那個三妻四妾尋常的年代,這樣的專情幾乎是一種奢侈。

更令人動容的是,楊容姬去世後,潘安寫下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組悼亡詩。

這些詩句字字泣血,將失去摯愛的痛楚化作永恆的文字,"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簡單的詞句里,藏著一個男人最深的孤獨思念。

如果說"潘楊之好"展現了潘安作為丈夫的深情,那麼"辭官奉母"則刻畫了他作為兒子的至孝。

在西晉那個浮華喧囂的官場中,潘安曾因母親病重,毅然放棄仕途,回鄉侍奉。

當上司挽留他時,他的回答擲地有聲:"我若貪戀富貴,罔顧母親,還算什么兒子?"

回鄉後,這位曾經的洛陽才子親自下田耕作,賣菜養羊,只為讓母親安享晚年。

即便在今天看來,這种放棄前程、回歸平淡的選擇,依然需要莫大的勇氣。

或許是他展現的太美好,所以他的下場也就格外讓人唏噓。

一個對妻子忠貞不渝、對母親盡心侍奉的男人,為何會被砍頭夷族?

他究竟是被權力蒙蔽了心智,還是早年的完美形象本就隱藏著裂痕?
呂純弘 • 184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