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也意味著學會在聚光燈下生活。跳水女皇高敏曾透露,過去全紅嬋的飲食被精確到克數,她幾乎拒絕了所有零食,連奶奶做的紅燒肉也只敢嘗一口,外界對她體型變化的關注,有時甚至變成苛責。運動醫學專家明確表明,這是青春期跳水運動員的普遍挑戰,伏明霞、陳若琳等名將都曾經歷。對一位剛滿18歲的少女而言,這需要極大的毅力與調整能力。
所幸,努力正在開花結果。 9月底公布的訓練視頻顯示,全紅嬋每日訓練長達6小時,身體機能明顯提升,久違的「水花消失術」再次引發周圍人的驚呼。教練組透露,為適應新體型,她正在重建動作動力鏈,關鍵動作的完成質量甚至有望超越巴黎周期。
據全運會官網賽程,如無意外,11月2日,全紅嬋將正式站上廣東奧體中心的跳台。從11月2日的女子團體賽,到11月10日晚的女子單人10米台決賽,一連串的賽程是對她恢復成果的全面檢驗。
跳台下,將是一個全新的全紅嬋,她不再是那個只需專注翻騰的小女孩,而是需要與身體對話、與技術磨合、與壓力共處的成熟運動員。全紅嬋的生活中,不只有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和水花消失的完美瞬間,也有了大學的課堂、家人的陪伴,以及歷經起伏後對未來的從容思考。
全紅嬋的18歲,剛剛展開更為廣闊的畫卷,全運會的跳台,是她重新出發的起點。但這一次,圍繞全紅嬋的不只有外界對於「水花消失術」的欣賞,也有對她在經歷重重考驗後重新出發的期待。畢竟,在殘酷的競技體育中,勝利者永遠是少數,只有戰勝自己,才能夠寫就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