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就是中國社會階層一個簡單的分級,讀書的「士」在近兩千年的時間內幾乎是壟斷了社會第一階級,歷朝歷代的君王們在天下穩定之後,對讀書人們都是禮敬有加,這種情況在唐朝科舉制確立之後更加顯著。
多少士子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能夠「學好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達成自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目標。
歷代皇帝們自然也是對這種景象樂見其成,對士子們埋頭苦讀的行為大加讚賞,這其中對書生們吸引力極大的一句,那估計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了。
小同學好好讀書啊,讀書讀好了給你年薪千萬、豪華大宅、美女老婆啊。
這動力不就來了。
可黃金屋的價值還是能夠計算的,顏如玉的量化又在哪裡呢?
一個女子究竟得有多漂亮,才配得上顏如玉這三個字呢?
好好讀書、要啥有啥
對於讀書人的尊崇,是要追溯到漢朝時期。
漢高祖劉邦一開始對讀書人也是厭煩到了骨子裡。
一群文縐縐的儒生,要麼是心比天高的黃毛小子,要麼是行將就木的白髮老頭兒,開口就是嗶嗶賴賴的文化禮儀,老子打仗的時候,難道要先給敵人鞠個躬嗎?
於是每次有儒生來見劉邦,他總是對人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若是來人給劉邦囉嗦急眼了,他便是抬手把人家的帽子摘下來,扔到角落裡解開褲子就往裡面尿。
哪怕是名士酈食其來了,都躲不開這「當面一尿」。
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一個叫陸賈的儒生偏偏不信邪,抱著《詩》、《書》就要給劉邦講課。
氣得劉邦破口大罵:「這天下是你爺爺我在馬上打下來的,讀這些破書有什麼用。」
陸賈脖子一梗:「這天下是您在馬上打下來的,難道您也能在馬上治理嗎?」
行啊老闆,我不給您講課了,以後誰不聽話、誰不好管,您就去給他直接砍了,你看看造反的聲音多久就會響起,下一個沛公什麼時候就會出現。
劉邦聞言方才恍然大悟,對儒生們開始重視起來,成立漢朝之後還多次要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自己,但是屢次失敗。
等到發現這四人成了太子劉盈的幕僚之後,劉邦更是感嘆太子羽翼豐滿。
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劉徹依照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便是在法理正統上將讀書人的地位給捧了起來。
打仗立軍功有生命危險,繼承祖上功勳一般人根本沒那個好祖宗,經商賺錢風險大社會地位還低。
可讀書好啊,這沒什麼風險啊,有學識就能當官,這簡直太划算了。
於是很多普通百姓,都開始紛紛讓自家後代開始了讀書致富的道路。
到了隋唐時期,底層人民上升的渠道進一步加寬,科舉制被建立了。
李世民在御史府見到新考中的進士們都面帶笑容,趾高氣昂地來來往往,心中沒有又要開支一大筆工資都煩惱,反而是非常開心。
啊哈哈,這些都是人才啊,都被咱老李套中了。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資治通鑑·唐紀》
到了宋朝,因為趙匡胤是武將造反才有的黃袍加身,所以他也是很怕後人們有樣學樣,以至於整個宋朝都是崇文抑武的狀態,這進一步提高了讀書人的社會地位。
「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就是從宋朝流傳開來的。
他的好大侄宋真宗趙恆,更是把趙匡胤這位好大爺的教訓記在了心裡,為了激勵更多的人尤其是底層群眾們加入讀書大軍之中,他親自寫了一首《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這首詩幾乎就是大白話了,哪怕不識字的老人孩子都能聽懂這裡面是什麼意思,但其背後的權威背書,其實才是吸引人們讀書熱的關鍵。
好男不當兵
這首詩是誰寫的?
趙恆。
趙恆是誰?
皇帝啊!
這不就相當於皇帝給了天下人一個保證:只要你好好讀書,錢糧美女、權勢富貴,那就都會有的。
皇帝總不會騙人吧。
那這還說什麼。
讀書去!
於是整個宋朝底層最質樸最善良的一群人們,他們或者是躬耕隴畝的農民、或者是引車販漿的小販,或者是下力抗包的工人,他們都在心裡選擇了相信趙恆給他們畫的這張大餅——好好讀書,要啥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