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智高叛亂所向披靡,狄青只用300騎兵,把儂智高打得落荒而逃
1052年,狄青率領3萬人馬前去平定儂智高叛亂,連續10天沒一點動靜。儂智高覺得狄青也是酒囊飯袋一個,不足為懼。就在這時,狄青讓士兵帶好10天的乾糧,立即出發。
儂智高本是廣源州大儂部族(壯族的先民)的首領,帶領族人一直在交趾國和大宋的夾縫中生存。後來得罪了交趾國,1051年,他上表請求歸順。
其實,早在北宋初年,儂智高的爺爺就被趙光義封了檢校司空的頭銜,希望他不要擾亂大宋邊境。然而,趙禎一直抱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尤其是在涉外事情上。他怕因此得罪交趾國,所以就拒絕了儂智高的請求。
其實,包括趙禎在內的好多人,就是抱定關起門來,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的想法。可是人與人,國與國是需要溝通與交流的。任何時候,人都不可能孤立於這個世界而存在。
當時,廣西轉運使蕭固上書勸諫,說如果不接受儂智高的歸順,他早晚會成為大宋南境的禍患。可以建議給他封個官,用於牽制交趾國。
宋廷回復很快,質問蕭固:「你能保證交趾國不和大宋爭儂智高,你能確定儂智高不成為內患?等你能保證了,再說吧!」
宋廷的如意算盤打得真的很好,占便宜還不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