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逃亡17年,後被尊為「國母」,48歲自願離婚,86歲終老澳門

2025-07-20     花峰婉     反饋
1/5
她,逃亡17年,後被尊為「國母」,48歲自願離婚,86歲終老澳門

《——【·前言·】——》

1885年,她是廣州香山縣一個鄉村女孩,1912年,她成了中華民國的「國母」,她沒有發表演講,也不會英語,她只纏著三寸金蓮,背著針線包,一路逃亡,一路縫補。

她的傳奇,不在舞台中央,卻貫穿整個近代史。

逃亡17年——戰火中的家庭守護者

一切從一紙婚約開始。

1885年,盧慕貞18歲,嫁給了時年19歲的孫文,兩人此前並不相識,這是家族撮合的婚姻,地點在香山縣翠亨村。

婚後不久,孫中山便赴香港學醫,盧慕貞留下,照顧孫家老母,她纏著小腳,勤快、寡言,隔年,孫中山成為香港西醫書院的學生,革命的種子,已悄然發芽。

她沒料到,這門婚姻,是一場流亡的開端。

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發動起義,失敗,清廷通緝,孫中山亡命海外,盧慕貞抱著一歲多的孫科,帶著兩個女兒,在香港、澳門之間輾轉,沒有收入,只能靠親戚接濟。

那年冬天,孫中山逃到日本,託人送來一封信,「我若殉難,請你替我撫養子女。」她沒有哭,只是抱緊了孫科,轉身回屋,繼續洗衣做飯。

1896年,孫中山在倫敦被清廷特務綁架,西報登了消息,盧慕貞在檀香山聽聞後,不發一語,背起孩子趕往碼頭。

她不會英文,在船上睡的是倉板;下船後投奔當地華僑會館,靠幫工洗衣維生,她三餐不繼,卻硬是撐著養活了三個孩子。

1905年至1911年,孫中山在東南亞、日本、美洲之間奔走,革命接連失敗,盧慕貞幾乎成了「半個遺孀」。

有人勸她改嫁,她回一句:「我還姓孫。」別人都知道,她不是在等丈夫,而是等孩子們長大,不再拖累。

那幾年,她最常背著一個包:裝的是自己繡的荷包和鞋墊。

1907年,孫中山在潮州黃岡起義失敗,清廷追查同盟會家屬,盧慕貞抱著女兒逃到檳城,寄住在一位老華僑家中。

她不會馬來語,也不識字,就拿出針線,在碼頭賣繡品。賣一雙,能換碗粥;賣兩雙,能買一點煤,她用三寸金蓮,走遍南洋十幾個碼頭,一針一線,換來全家的溫飽。

革命沒有消息,只聽說有人在越南遇害,有人被押回大陸,1910年後,孫中山回南洋籌款,終得短暫團聚,盧慕貞見他頭髮斑白,喃喃一句:「你是不是又沒吃飯?」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赴美籌款,盧慕貞沒有跟去,她留在澳門,照料年邁的孫母,她從未踏進革命的會議室,但她守住了革命者的家門口。

國母光環下的孤獨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同盟會隨即在報紙上稱盧慕貞為「中華民國國母」。

她的名字出現在許多社論和傳單中,但她並未露面,也沒有任何「國母」的待遇。
1/5
下一頁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管輝若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2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