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寶末年(976年),趙匡胤打算遷都洛陽,但是被趙光義阻止了,趙匡胤便對趙光義說道:「遷都洛陽不行的話,那就遷都長安吧。」
趙光義還是阻止了他。
開寶末,議遷都於洛…上曰:「吾將西遷者無它,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之故事以安天下也。」晉王又言:「在德不在險。」上不答。——《建隆遺事》
這裡對於趙匡胤遷都的解釋,歷朝歷代的史學家都意見不一,但很大一部分史學家都認為趙匡胤遷都是為了給自己兒子趙德昭鋪路,因為開封被趙光義這個開封尹經營的鐵桶一般,只要首都在開封,那麼趙光義的勢力就無可撼動。
趙光義也不傻,我自己的基本盤在這,正常路徑走下去我繼位基本是鐵板釘釘的事,我憑什麼再去和你到個新地圖重新「開荒」去。
見趙光義始終不上套,趙匡胤也是無可奈何了,最終在開寶末年(976年)的十月,趙匡胤在和趙光義飲酒議事,留下了一個「燭影斧聲」的千古謎團之後,便就此下線了。
趙光義成功登基,這便是宋太宗。
然而當初為趙光義登基打了「神輔助」的趙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是宋朝的下一任繼承者,他的登基之路,更是堪稱躺贏。
我是外人?分分鐘瘋給你看
趙光義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比他哥哥的選擇更多了。
趙光義有三個兒子,老大趙元佐、老二趙元僖、老三趙元休(趙恆)。
其中老大趙元佐原本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不僅能力出眾,和趙光義的父子關係也算不錯,13歲時便跟著趙光義出去打獵了,在趙光義登基後7年,年僅16歲的趙元佐便被封了楚王。
這個待遇,讓自己老爹去世都沒等到封王的趙德昭羨慕到流淚啊。
但趙元佐這個孩子吧,最後沒當上皇帝也真是可惜。
為什麼呢?
因為他善!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趙光義的弟弟趙廷美被人告發謀反。
趙光義非常生氣,當即把趙廷美從秦王貶為了縣公。
大臣們誰都不敢說話,畢竟你老趙家自己家事,我們跟著摻和什麼。
但此時趙元佐站出來為自己叔叔求情了,這一求情把趙光義氣的夠嗆。
他謀反你替他求情?這說白了他搶的是你未來的江山啊。
此時趙光義也沒理會趙元佐,被冷落的趙元佐心中鬱悶,竟然就此精神恍惚,腦子出問題了。
兩年後,趙廷美因為被軟禁而憂鬱暴斃,趙元佐聞訊後更是嚎啕大哭,從「抑鬱型精神失常」轉為了「狂躁型精神失常」,拿著一把刀誰靠近他就砍誰啊。
趙光義派人把兒子抓起來,治了一年才讓他精神穩定下來,不再那麼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