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體重風波」之後,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對一個青春期運動員而言,成長和被審視差距很大。
有人把她當偶像監督,也有人把她當競技機器測算。
高敏,曾經的跳水女王,就在後來發聲:全紅嬋還在發育期,身高、體重變化都是神經質期,該給她時間去適應。
她把這份聲音之一放在了公眾面前,讓人稍微緩口氣。
然而流言沒止步。
2025年5月,一條「她捐400萬元給母校」的消息突然刷屏。
文案里寫得有鼻子有眼:凌晨轉帳、獎金全給學校換跳板、教練感動落淚……
母校體育學校迅速回應:從未收到這樣捐款,這事沒發生。
學校官方說,如果真有那種行為肯定會公布,不會神秘操作。
許多媒體跟進闢謠,「捐款400萬」的說法被證明是編造。
那場鬧劇暴露的,是公眾對她的期待有多高,也說明善意的故事有時會變成壓在當事人背上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