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質疑與聲音里,她的訓練沒停。
9月,她發布一段訓練視頻:從10米高台騰空而下,身體呈一條白弧入水幾乎無花。
旁邊教練和隊友驚嘆,網友也紛紛喊:「狀態太穩了!」「我們的嬋寶又回來了!」
那一跳,被視為她反擊的信號——告訴所有人,她沒打算被傳言定義。
與此同時,她也走進學業賽場。
今年,她成為暨南大學體育學院的本科新生。
開學那天,她將自己的戰袍捐給學院,與院長握手合影。
媒體關注她的不只是成績,還有那份從容與自然。
她不再是那個只跳水的小女孩,而是正在跨場的新青年。
當然,她也確實背負著房地產、粉絲、流量的噪聲。
比如媒體曾報她家鄉的村子被打卡、成旅遊景點;在網絡上,各種採訪、直播、打卡照蜂擁而至。
哪個運動員願意被當景點?
她父親拒絕收受當地企業贈送的房子和現金,說「榮譽是我女兒的,不該拿的錢不拿」。
那樣的清白,不是秀,而是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