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近收治一名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七旬男病患,這名患者口服降血糖藥多年,但近期血糖控制開始不穩定,糖化血色素不斷上升,空腹飯前血糖高至2、300,西醫建議要打胰島素才能控制,但他偏偏就是不想打針治療,因此來找中醫求診。經過中藥治療3個月後,糖化血色素穩定下降,飯前血糖下降至100上下,已不需要打針,現於門診穩定治療中。
蔡佩怡說,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第2型糖尿病、其他類別及妊娠糖尿病等4大類,其中台灣約有90%~95%以上病患屬於第2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是由於某些因素,引起身體細胞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而導致的胰島素抗阻,目前認為和家族遺傳、飲食生活習慣及肥胖(特別是腰圍過粗、腰臀比過高者)有關。
糖尿病在中醫證屬「消渴」的範疇,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中醫認為糖尿病是由於先天遺傳,加上飲食不知節制、喜食肥甘厚膩、勞累過度,以及壓力、精神過度緊張等因素,而造成臟腑「陰虛燥熱」,主要影響肺、脾、腎三髒,治療以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為主。
目前已有研究證實,許多中藥材有降血糖功效,常見如山藥、黃耆、麥門冬、茯苓、枸杞、何首烏、芡實、葛根等,但因藥性屬性不同,仍須依體質辨證用藥,使用上仍須尋求專業中醫師判斷。
糖尿病友日常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