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突然消亡的殘酷真相:我們猜錯了千年,兇手從來不是風沙

2025-10-31     花峰婉     反饋
3/4
王國內分設州、城,設有地方執政官,基層政權中則設有百戶長。還設有稅吏,不僅收取賦稅,還掌管土地糾紛、民間借貸、男女婚嫁等事務。

樓蘭國的社會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其次是農業、園藝業和手工業。主要畜產品和農產品有奶酪、酥油、食肉及小麥等。

園藝業以種植葡萄和石榴為主,手工業則以釀製葡萄酒為主,王國設有酒局,專門負責收藏葡萄酒。

古樓蘭的商品交易以中國內地的絲綢為主,此外還有大宛玻璃、安息香料等各種商品,漢代的五銖錢和中亞各國的錢幣都可在樓蘭流通。

04 古國沉浮:漢匈爭奪的焦點

樓蘭之所以神秘,在於它的出現和消亡都如此迅速、不為人知。樓蘭的出現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所以我們能從《史記》、《漢書》等史料中看到樓蘭的記載。

「樓蘭」之名最早見於《史記·匈奴列傳》,漢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冒頓單于在給漢文帝的信中提及樓蘭:「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這時的樓蘭已被匈奴征服。

作為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樓蘭成為漢朝與匈奴爭奪西域的焦點。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霍光派遣平樂監傅介子刺殺了樓蘭王安歸,改立前王留在漢朝做人質的兒子尉屠耆為王,南遷改國號為鄯善。

接著漢朝調酒泉、敦煌將士到樓蘭屯田,同時招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各千人疏浚河流,灌溉農田。

這時樓蘭政治穩定,經濟得到發展,糧食豐收有大量存入庫里,樓蘭人過著豐衣足食的安定生活,國力在漢朝幫助下壯大起來。

05 消亡之謎:多種假說的角逐

公元4世紀,樓蘭王國突然從歷史舞台上消失,成為難解之謎。對於樓蘭城的消失,學者們提出了多種假說。

自然環境變化說

斯坦因是「自然環境變化說」的最先提出者。他認為冰山退縮導致河流流量減少,土地被沙漠化,樓蘭就是這麼被廢棄的。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的困境。

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政治經濟中心轉移說

「政治經濟中心轉移說」則認為,是絲綢之路使得樓蘭日益興盛,同時也是它使樓蘭日漸衰落。

兩晉之後,絲綢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樓蘭的駐兵和屯田事業也從此向北轉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樓蘭便慢慢被廢棄,最終銷聲匿跡。

人類活動破壞自然說

「人類活動破壞自然說」則認為,樓蘭人在創造高度發達的文明同時,也以驚人的速度製造著沙漠。

由於樓蘭人違背了自然規律,盲目亂砍濫伐,從而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王國的消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考古學家楊鐮也認為,氣候因素不是摧毀古樓蘭文明的元兇。

經過長期調查,他發現新疆塔里木盆地自古以來就有一個規律:「綠洲每過二百年左右就會因為過度開發而轉為荒漠,而荒漠恢復成綠洲則需要三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正是因為人口的過度增長,人為的破壞加劇,促使樓蘭文明加速消亡。
呂純弘 • 114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