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前,兒女在飯桌上商量今年要去雲南旅遊。
我小心翼翼地問:
「去年不是說好了,今年去北京嗎?」
女兒眨了眨眼,看向兒子。
兒子撇了撇嘴,用手肘拱了拱他爸。
他爸嘆了口氣:
「國慶去北京的人太多了,下次吧,下次再帶你一起去。」
「這次,既然你不想去雲南,那就在家等我們好了。」
01
滿滿一桌菜冒著熱氣。
兒子周磊悶頭扒拉著米飯:
「爸說的對,媽你還是在家等我們吧。這次是和我同學商量好的,兩家人一起去。」
「就算你去了,我們也沒精力照顧你。」
女兒周婷立刻接話:
「對呀媽媽,我們特種兵式旅遊,到時候你萬一跟不上,也玩不好。到時候大家玩得都不開心。」
我手裡的筷子頓了頓。
其實只是再平常不過的場景了。
但是偏偏這次,我突然覺得有些失落,有些委屈。
躊躇好一會,還是開了口:
「那,我也一起去雲南,不行嗎?」
氣氛瞬間凝滯了。
兒子抬起頭,眉頭緊皺。
他瞟了我丈夫周凱一眼,努努嘴。
周凱輕咳一聲,慢條斯理地開了腔:
「秀玉啊,你說你挺大個歲數,跟著湊什麼熱鬧呢?」
「雲南那邊都是年輕人玩的,要不是惦記孩子們的安全,我都不想去。」
「你就在家好好待著享福不好嗎?實在閒著沒事,就把家裡徹底收拾收拾,當鍛鍊身體了。」
女兒也跟著附和:
「就是啊媽,你現在這歲數,跑一趟出去多累。這種勞累事還是交給老爸好了。」
眼前,是我從小疼到大的孩子。
是我相守半生的丈夫。
他們三個人,三張嘴。
說起話來卻像是長了同一個腦子一樣,默契十足。
我垂下眼:
「咱們什麼時候去北京呢?」
周凱鬆了口氣:
「下次吧,下次一定。」
下次。
這兩個字,咀嚼在我嘴裡,是十成十的熟悉。
我這輩子,聽了多少個「下次」啊。
年輕時,周凱說:
「等我在城裡站穩腳跟,下次就接你過來。」
最後,還是我自己背著兒子,抱著女兒,自己去城裡找他的。
後來,給孩子們拍藝術照的時候,我說想要拍張全家福。
周凱說:
「錢都交好了,下次吧。」
這麼多年過去,家裡只有他們三口人每年拍一次的照片。
沒有一張上面有我的臉。
好不容易等孩子們都考上大學,我想一家人一起出去玩。
可我等來的,還是下次。
這些「下次」,從來都沒有兌現過。
許是見我臉色不好看,女兒扯了扯我的衣袖:
「媽,你是不是不開心了?」
兒子撇了撇嘴:
「行了,不就是這次沒帶你麼,我們機票都訂好了,臨時也沒法加人。你要是想散心,下次我們帶你去公園逛逛算了。」
周凱扒完最後一口飯,放下筷子,熟練地打圓場:
「行了,孩子有孩子們的安排,咱們做父母的聽著就完事了。」
「北京又跑不了,以後有的是機會,你趕緊吃飯吧。都涼了。」
我低下頭。
碗里的米飯還沒動幾口。
桌上的紅燒肉就只剩了殘湯。
其他幾盤,只有零星幾片菜葉子,可憐巴巴地躺在盤底。
只要我閉上嘴。
他們很快就能像平常一樣,喜笑顏開,興致勃勃地討論出行計劃。
他們會去看山、看水、拍很多照片。
留我在家擦地、擦窗、收拾滿屋狼藉。
可是。
「憑什麼呢?憑什麼我就要當這個老媽子,伺候你們一家子呢?」
我心裡想著。
話已經說出口了。
兒子不耐煩地摔了筷子:
「煩死了。」
「媽,你是不是最近短劇看多了,把腦子也看壞了?不是說了下次帶你下次帶你了嗎?怎麼還沒完沒了呢。」
「再說了,你待在家裡這麼多年,出了門什麼都沒見過,也什麼都不會,你是打算讓我們放假都玩不好,全都圍著你轉嗎?」
「你也太自私了吧。」
說完,他猛地起身。
完全不顧凳子被他拱倒在地。
徑直回了房間。
女兒左右打量一番,也緊跟其後,悶頭抱著手機走了。
唯獨剩下冷著一張臉的周凱,站起身來,把屁股從餐桌挪到了沙發上。
輕飄飄地說了句:
「老了老了,還矯情起來了。」
「這半輩子不都是這麼過的麼?」
「秀玉啊,你看看你這日子,孩子孝順,也沒吃過什麼苦,已經比別人好很多了。該知足了。」
他話語間帶著幾分悵然,像是在回憶著什麼。
我懶得深究。
扒了幾下碗里已經涼透的米飯,起身把身上的圍裙一扔。
起身出了家門。
02
我沒提離婚,也沒發脾氣。
這麼大歲數,折騰起來怪丟人的。
所以我就算心裡不舒坦,也就只是三天沒給他們做飯。
兩個孩子完全無所謂。
反倒泄憤似的,每人一天訂四五個外賣。
唯獨苦了周凱。
他腸胃不好,跟著孩子吃麻辣燙,一連拉了三天肚子。
等到出發前,眼下已經青黑了一圈。
我不死心地問了一句:
「你現在這樣,要不別去了?可別到時候保護不了孩子,反倒要讓孩子照顧你。」
沒想到。
生怕被我拖累的兒子此時卻成了大孝子:
「媽你怎麼能這麼說呢?我們當兒女的,照顧爸媽不是應該的嗎?」
我眼看他們把行李搬上後備箱,又小心翼翼地把周凱扶上副駕。
頭也不回地把我甩在尾氣里。
心中鬱氣升騰,無處發泄。
腦海中轉了很多個想要離開這個家的念頭,卻還是被我一一按了回去。
離婚。
不要這兩個眼裡只有爸爸的孩子。
說起來容易。
但哪怕是一塊石頭,抱在懷裡二十年,也是有了感情的。
更何況是兩個活生生的孩子。
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我一個人把他們拉扯到這麼大。Ťŭ₆
怎麼捨得說不要就不要呢?
我安慰自己。
他們可能只是因為小時候太乖,叛逆期來遲了。
或是......
畢竟我這個媽,只是個家庭婦女。
不像他們爸,有地位有身價。
我們這些常年在家,自己和自己對話的家庭婦女,很擅長找藉口原諒別人的。
按理說,這事可能像往常無數次一樣,我自己氣了一陣就過去了。
如果不是周凱忘了屏蔽我的朋友圈。
讓我看到了那張照片。
03
周凱從不跟我合照。
他說:
「老夫老妻,皮皺肉鬆滿臉褶子,有什麼可拍的。」
但現在。
這個站在樹蔭下,攬著身穿米色風衣女子,笑得眼角開花的老頭子。
又是誰呢?
這女人我認識。
她叫宋秀梅,和我的名字只差一個字。
前兩年,周凱同學聚會,帶她回家裡做客。
跟我介紹說,這是他多年未曾見面的鄰家姐姐,曾經幫了他不少忙。
此時。
他照片配文是:
知己同行,歲月靜好,中秋佳節,闔家團圓。
女兒給他點了個贊。
兒子在下面評論:
老頭,挺懂浪漫啊。
明明只是十月。
我卻像是身處隆冬。
從頭到Ťū́₍腳,都是冷的。
是了。
今年國慶,也是中秋。
他們闔家團圓。
那我呢?
他孩子的媽。
他二十多年的妻子。
算什麼。
我不死心。
靈光一閃,摸進兒子的房間,電腦是開著的。
微信也在上面掛著。
我向來尊重孩子隱私,所以他也懶得設密碼。
此時,正方便了我。
我點開周凱的朋友圈,一條一條往下看。
九寨溝,他們有一張大合照。
三亞,他們有一張大合照。
我一頁一頁地翻。
像是在剝一個腐爛的洋蔥。
越剝越噁心。
越剝越想流眼淚。
原來這幾年,他帶著這個「老朋友」,走遍了山南海北。